电信营业厅工作人员查询后告知本人,“因本人名下有靓号,过户需要每个号增加100元/月的费用”,而本人询问该规定出自于哪里,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并不清楚。于是本人拨打了中国电信10000号进行咨询,10000号工作人员表示,对于靓号过户,他们确实有这个规定,而本人质疑“靓号”标准,以及过户增加费用出自于哪里的规定。工作人员经过系统查询后告知,没有找到出处,会将本人的投诉转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当天下午,中国电信双流分公司的工作人员给本人联系表示,对于本人过户的诉求,他们经过商量以后表示可以“特殊处理”,本人和家人携带身份证前往双流营业厅办理即可。
7月30日,本人和家人带上身份证前往了中国电信双流营业厅准备办理电话卡过户,本以为电信“内部协调好了”应该能够顺利办理,谁知道在这又被“卡壳了”,柜台工作人员查询以后表示还是没有权限,办理不了。
无奈之下,本人再次联系双流电信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还得向中国电信成都分公司申请,第二天,工作人员告诉本人过户还得带上双方的身份证结婚证。本人对此并不认可。认为自己只是过户电话卡,而网络等并不拆机和移机,事实使用并没有发生变化,中国电信就是设置障碍,故意想办法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属于违规行为,如此操作不合理。
负责处理投诉的电信工作人员回复称“这是电信公司的规定,她只是按照流程回复而已”。到现在为止,本人电信卡号过户仍未能完成。
用户吐槽自己的办理过户遭遇“此路不通”。原来,有人在办理业务的服务过程中,因手机号码存在长时间的“靓号协议”,被要求缴纳高额违约金,多者高达数万元。曾经广受追捧的号码竟成“过户”的拦路虎,把电信通信市场存在已久的靓号难题推到了前台。
尽管《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不得向用户收取选号费或占用费,但事实上,所谓以“靓号”设置消费门槛等行为是一门价格不菲的生意,已经是电信通信市场公开的秘密。面对有利可图的市场蛋糕,无论是运营商还是第三方,大多选择以承诺每月最低消费的方式替代一次性的“买卖”费用。这样一来,运营商收获了极高的市场溢价、规避了国家的相关禁令,用户也得到了高识别度的通信号码,共同形成了一个火爆却存在隐患的“高门槛”。
法律人士认为:在手机用户不断增长的当前,号码的使用和转移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市场问题,而演变为关系消费者获得感的民生问题。靓号过户,既要尊重“按合约办事”的商业精神,也要遵守“不得妨碍服务、干扰用户选择、阻挠携转”的相关规定;既要保护运营商提供通信服务获取的正当利益,也要呵护消费者购买、使用和放弃服务的合法权益。基于这种考虑,问题的解决之道不在于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博弈,而在双方的互谅互让。比如,自己如何证明自己;靓号过户需要增加费用,等等。把这些问号拉直,才能让“携号过户”的业务办理路走通走直。
而现在中国电信未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私自设置“游戏规则”,多方“刁难”用户,这种店大欺客的行为确实欠妥。目前,本人分别向国家工信部和成都12345进行了投诉。
律师介绍:如果电信用户在过户时被营运商以靓号为由要求增加费用,但营运商无法出具相关规定,用户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步骤:
1.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查阅当地有关电信服务和用户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了解是否存在相关规定限制营运商以靓号为由增加费用。
2. 与营运商沟通:与营运商联系,明确询问他们增加费用的具体依据和相关规定。要求他们出具书面的规定或文件,以便核实。
3. 寻求相关投诉渠道:如果营运商无法出具相关规定,用户可以向当地电信监管部门、消费者保护机构或相关投诉渠道投诉,并提供详细的情况说明和证据。
4. 寻求法律援助:如果问题无法得到满意解决,用户可以咨询律师寻求法律援助,了解是否存在其他法律手段来保护他们的权益。
重要的是,用户应该保留好与营运商的沟通记录和相关证据,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处理纠纷时提供支持和证明。此外,建议用户在与营运商签订合同或办理相关手续时,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护。
非常感谢朋友们点开小编的文章,我将每天为大家收集和分享一些新鲜又有营养的精彩内容,希望大家能够一如既往的给予小编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毕竟大家的鼓励和支持才是小编持续更新和创作的最大动力。